乐鱼体育,LEYU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乐鱼体育靠谱吗,乐鱼体育app,乐鱼体育官网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1月6日(星期一)13: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季春明,市司法局局长马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建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海石,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春霖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等10家媒体的12名记者参会。吉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模喜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1月9日召开,为使大家更加全面详细了解本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议程和日程安排、筹备情况等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季春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会议的相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司法局局长马颂女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建国先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海石先生,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春霖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统筹”,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目标,依法履职、守正创新,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贡献民主法治力量。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目标,依法履行职责,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城实践新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突出民生重点立项。制定《吉林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为做好电梯安全保障和管理工作提供可操作依据。立足民生开展《吉林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工作,为我市进一步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提供法治保障。统筹协调“立改废释”。全年对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4轮清理,梳理出23部需清理法规,其中修改13部,废止9部,单独列入立法计划修改1部。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立法服务基地、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咨询员作用,全年共征集对法规草案的反馈意见、建议240条。
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听取审议工作报告14次,开展视察43次、监督性调研15次、执法检查5次、专题询问2次,做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聚力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县(市)区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视察。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助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对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调研,促进我市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赋能城市更新建设。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成立市人大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绿美江城”专项行动,对《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专项报告,助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助推民生福祉跃升。针对城区供热情况开展监督性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对全市新业态就业形势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开展调研。对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对我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农村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情况调研,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聚焦民主法治建设。对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听取审议全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情况工作报告,对全市公安机关依法整治酒驾醉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公证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
加强代表学习培训。分批举办市人大代表培训,指导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培训,培训各级人大代表近9000人次,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全面推进“代表之家”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全市各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近1900次,代表参加活动140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300余件。支持保障代表履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对42名履职优秀代表进行通报表扬,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广大代表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旅项目、救助等方面积极献计出力,累计捐款捐物达4000余万元。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广大代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101件,办结率、面复率、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部分办理结果已经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发改委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目标,以“率先突破行动”引领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省内领先,投资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营收增速连续7个月排名全省九市州第1位。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个项目投产,上争资金额度居全省前列。新增新能源指标305万千瓦,一批绿电保障项目启动实施;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纳入全国首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坚持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全力把握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为实现“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目标,全力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新时代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千方百计加快投资和项目建设。抓重大项目谋划上争,紧盯“两重”“两新”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实行专班推进、协调联动、“赛马”考评,强化项目前期经费保障,谋划储备项目150项以上。遍访重大项目投资主体,督促各县区遍访本地其他项目投资主体,做好要素保障,夯实年度投资计划。抓重点项目实施,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产业项目投资占比60%以上,全年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50个以上。
第三,千方百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实施“绿电+消纳”工程,推动吉化、化纤、建龙配套新能源项目主体完工,推进一批自带负荷(风火打捆)项目落位建设。实施“氢动吉林”工程,推动中电工程绿色航煤项目开工,打造氢基绿能产业园区,布局“光储充换”综合能源站。实施抽水蓄能工程,加快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启动上下水库主坝、地下厂房及输水发电系统等工程。实施“民生热电”工程,推动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谋划申报一批热电联产项目。
第四,千方百计推动深化改革落地落实。降低物流成本,以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为契机,拓展全国直发专线、卡车航班、“吉欧”国际货运等物流大通道,提高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比例,利旧盘活物流闲置设施,推动物流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升级,申报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加快实施网络货运平台、枢纽数据信息监测中心等项目,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左右。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指导企业围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加大对初创期和种子期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城市面貌焕新出彩。“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城市更新驶入“快车道”。实施休闲惠民、路面维管等十大城市更新工程,红旗大桥、新城大路等79项工程开工建设,嫩江街、平山街城市断头路相继打通,世纪广场提升、古城门复建等55项工程竣工投用。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质保期由2年延长至5年,市区两级完成472条、168万平方米道路维修改造任务,维修面积是前年的2.8倍。栽植乔木4.2万株、绿篱10万平方米、花卉257万株,间树移栽1558株,建成转角公园50处。完成62条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街路照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加丰富。
四是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兜牢住房保障底线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14.3万元,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428套,改造农村危房358户。强化供热服务保障,用心用情用力抓供热,供热质量和满意度双提升。推进城市燃气管阀改造,城区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阀管”改造实现动态清零。全力开展环保问题整改,七家子污水处理厂三期投入运行,小沙河实现非雨季不溢流。持续开展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自建房、大跨度建筑、燃气、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城区防汛抢在前、干在先,实现安全平稳度汛。
七建:即以城市更新为主线,以城市体检为导向,推动实施七个方面建设内容。一是加快路桥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红旗大桥、新城大路等节点项目建设,打通靶场路、纸业路等城市断头路,计划维修道路面积142万平方米,提升城市道路通达度。二是加快“景区中的城市”建设。对松江中西路、越山南路等10条街路乔木进行微改造,对青岛街、中兴街等6条街路实施绿化景观提升,优化绿植布设,增加休闲憩息空间;增建口袋公园11处,提升长白岛、温德河等城市公园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层次分明、四季皆景的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三是提升城市亮化品质。以消除隐患、节能利旧、融合文旅经济发展为目标,实施遵义东路、松江东路等26条照度不足街路LED路灯升级改造,更新修缮“一江两岸”等核心区域城市景观亮化设施,勾勒独具辨识度的城市夜景。四是统筹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改造供热老旧管网50公里,修复污水管网5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线公里,提升城市运行韧性。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支持丰满区小白山区域等城中村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完善区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让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更好、生活品质更高。六是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改弱项、补短板、促提升,完成17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5年再推动一批旧改项目落点落位。七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开展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制定《吉林市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政府规章,进一步完善我市各级政府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协调建立完善协作联动、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深化对行政执法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督,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持续监督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全市律师行业规范建设提升行动,引导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推进“吉法福”移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广运用,面向社会提供线上“面对面”的法律援助等服务,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不断扩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加强涉企业纠纷调解业务指导,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持续完善吉林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一是深入推进12345热线质效稳步提升。科学制定民生诉求事项“颗粒化”清单,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受办边界。完善建立疑难工单、重复工单办理等多项制度,组建网上民生工作队伍,着力构建“一把手”领导体系、“一体化”推进体系、“一竿子”责任体系,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局面。在五一、十一、供热期、雪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挺膺担当、靠前服务,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民生诉求受办工作,有效化解了民生矛盾,为我市经济社会稳定作出政数贡献。2024年,共受理民生诉求68万件,合理诉求满意率100%。
二是持续深化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有效应用吉林市民生问题受办管理平台、民生问题上报服务码、便民江城微信小程序“民生问题上报”端口等数字平台载体,统筹协调全市多层级、多部门开展了多轮“主动问需”活动,高标准建设市县两级民生问题反映窗口,有效发挥“解压阀”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深入起底解决民生诉求,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2024年,全市累计起底民生问题9.8万件,综合办结率99%。
一是提档深化12345和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推动民生诉求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聚焦接得更快、派得更准、办得更实、督得更严目标,架好“连心桥”、做好“贴心人”,努力打造“1+2+3+4+N”接诉即办工作体系。“1”是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构建社会减压阀主线,确保群众诉求接得快、派得准、办得实。“2”是全力做好“未诉先办”和“接诉即办”两项工作。“3”是完善三个机制,完善民生诉求筛查甄别机制、颗粒化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多部门联动办理机制;“4”是四项举措,细化落实蹲点帮扶、复盘总结、分析预警、联动督办措施;“N”是通过复盘近年高频事件和共性问题,组织各牵头部门,以解决一件具体民生诉求为“小切口”,穿透研究破解路径和方式方法,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破解一类难题,并固化相关工作制度,真正实现问题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未诉先办,实现民生问题标本兼治。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1月6日(星期一)13: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季春明,市司法局局长马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建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海石,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春霖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等10家媒体的12名记者参会。吉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模喜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吉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1月9日召开,为使大家更加全面详细了解本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议程和日程安排、筹备情况等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季春明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会议的相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司法局局长马颂女士,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路建国先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海石先生,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春霖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统筹”,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目标,依法履职、守正创新,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贡献民主法治力量。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锚定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目标,依法履行职责,不断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城实践新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突出民生重点立项。制定《吉林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为做好电梯安全保障和管理工作提供可操作依据。立足民生开展《吉林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工作,为我市进一步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提供法治保障。统筹协调“立改废释”。全年对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4轮清理,梳理出23部需清理法规,其中修改13部,废止9部,单独列入立法计划修改1部。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立法服务基地、立法联系点和立法咨询员作用,全年共征集对法规草案的反馈意见、建议240条。
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听取审议工作报告14次,开展视察43次、监督性调研15次、执法检查5次、专题询问2次,做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聚力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县(市)区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视察。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助力打造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对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调研,促进我市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赋能城市更新建设。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成立市人大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绿美江城”专项行动,对《吉林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专项报告,助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助推民生福祉跃升。针对城区供热情况开展监督性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对全市新业态就业形势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开展调研。对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对我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农村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情况调研,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聚焦民主法治建设。对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听取审议全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情况工作报告,对全市公安机关依法整治酒驾醉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公证工作情况报告,推动公正司法、依法行政。
加强代表学习培训。分批举办市人大代表培训,指导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培训,培训各级人大代表近9000人次,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全面推进“代表之家”管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全市各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近1900次,代表参加活动140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300余件。支持保障代表履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组织相关专业领域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对42名履职优秀代表进行通报表扬,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广大代表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旅项目、救助等方面积极献计出力,累计捐款捐物达4000余万元。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广大代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101件,办结率、面复率、代表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部分办理结果已经转化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有效措施。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发改委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目标,以“率先突破行动”引领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省内领先,投资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企业营收增速连续7个月排名全省九市州第1位。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个项目投产,上争资金额度居全省前列。新增新能源指标305万千瓦,一批绿电保障项目启动实施;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纳入全国首批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坚持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全力把握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为实现“三年站排头、实现新突破”目标,全力打造独具辨识度的新时代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千方百计加快投资和项目建设。抓重大项目谋划上争,紧盯“两重”“两新”等领域,建立重大项目谋划机制,实行专班推进、协调联动、“赛马”考评,强化项目前期经费保障,谋划储备项目150项以上。遍访重大项目投资主体,督促各县区遍访本地其他项目投资主体,做好要素保障,夯实年度投资计划。抓重点项目实施,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产业项目投资占比60%以上,全年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50个以上。
第三,千方百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实施“绿电+消纳”工程,推动吉化、化纤、建龙配套新能源项目主体完工,推进一批自带负荷(风火打捆)项目落位建设。实施“氢动吉林”工程,推动中电工程绿色航煤项目开工,打造氢基绿能产业园区,布局“光储充换”综合能源站。实施抽水蓄能工程,加快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启动上下水库主坝、地下厂房及输水发电系统等工程。实施“民生热电”工程,推动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谋划申报一批热电联产项目。
第四,千方百计推动深化改革落地落实。降低物流成本,以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为契机,拓展全国直发专线、卡车航班、“吉欧”国际货运等物流大通道,提高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比例,利旧盘活物流闲置设施,推动物流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升级,申报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加快实施网络货运平台、枢纽数据信息监测中心等项目,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左右。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指导企业围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加大对初创期和种子期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城市面貌焕新出彩。“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城市更新驶入“快车道”。实施休闲惠民、路面维管等十大城市更新工程,红旗大桥、新城大路等79项工程开工建设,嫩江街、平山街城市断头路相继打通,世纪广场提升、古城门复建等55项工程竣工投用。提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质保期由2年延长至5年,市区两级完成472条、168万平方米道路维修改造任务,维修面积是前年的2.8倍。栽植乔木4.2万株、绿篱10万平方米、花卉257万株,间树移栽1558株,建成转角公园50处。完成62条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街路照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加丰富。
四是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兜牢住房保障底线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14.3万元,完成公租房实物配租428套,改造农村危房358户。强化供热服务保障,用心用情用力抓供热,供热质量和满意度双提升。推进城市燃气管阀改造,城区管道燃气和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阀管”改造实现动态清零。全力开展环保问题整改,七家子污水处理厂三期投入运行,小沙河实现非雨季不溢流。持续开展住建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自建房、大跨度建筑、燃气、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城区防汛抢在前、干在先,实现安全平稳度汛。
七建:即以城市更新为主线,以城市体检为导向,推动实施七个方面建设内容。一是加快路桥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红旗大桥、新城大路等节点项目建设,打通靶场路、纸业路等城市断头路,计划维修道路面积142万平方米,提升城市道路通达度。二是加快“景区中的城市”建设。对松江中西路、越山南路等10条街路乔木进行微改造,对青岛街、中兴街等6条街路实施绿化景观提升,优化绿植布设,增加休闲憩息空间;增建口袋公园11处,提升长白岛、温德河等城市公园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层次分明、四季皆景的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三是提升城市亮化品质。以消除隐患、节能利旧、融合文旅经济发展为目标,实施遵义东路、松江东路等26条照度不足街路LED路灯升级改造,更新修缮“一江两岸”等核心区域城市景观亮化设施,勾勒独具辨识度的城市夜景。四是统筹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改造供热老旧管网50公里,修复污水管网5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线公里,提升城市运行韧性。五是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支持丰满区小白山区域等城中村项目申请专项资金,完善区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城市发展短板,让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更好、生活品质更高。六是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改弱项、补短板、促提升,完成171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5年再推动一批旧改项目落点落位。七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开展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制定《吉林市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政府规章,进一步完善我市各级政府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协调建立完善协作联动、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深化对行政执法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督,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持续监督规范各类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全市律师行业规范建设提升行动,引导和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推进“吉法福”移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广运用,面向社会提供线上“面对面”的法律援助等服务,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及性。不断扩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加强涉企业纠纷调解业务指导,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持续完善吉林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推进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一是深入推进12345热线质效稳步提升。科学制定民生诉求事项“颗粒化”清单,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受办边界。完善建立疑难工单、重复工单办理等多项制度,组建网上民生工作队伍,着力构建“一把手”领导体系、“一体化”推进体系、“一竿子”责任体系,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局面。在五一、十一、供热期、雪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挺膺担当、靠前服务,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民生诉求受办工作,有效化解了民生矛盾,为我市经济社会稳定作出政数贡献。2024年,共受理民生诉求68万件,合理诉求满意率100%。
二是持续深化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活动。有效应用吉林市民生问题受办管理平台、民生问题上报服务码、便民江城微信小程序“民生问题上报”端口等数字平台载体,统筹协调全市多层级、多部门开展了多轮“主动问需”活动,高标准建设市县两级民生问题反映窗口,有效发挥“解压阀”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深入起底解决民生诉求,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2024年,全市累计起底民生问题9.8万件,综合办结率99%。
一是提档深化12345和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推动民生诉求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聚焦接得更快、派得更准、办得更实、督得更严目标,架好“连心桥”、做好“贴心人”,努力打造“1+2+3+4+N”接诉即办工作体系。“1”是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构建社会减压阀主线,确保群众诉求接得快、派得准、办得实。“2”是全力做好“未诉先办”和“接诉即办”两项工作。“3”是完善三个机制,完善民生诉求筛查甄别机制、颗粒化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多部门联动办理机制;“4”是四项举措,细化落实蹲点帮扶、复盘总结、分析预警、联动督办措施;“N”是通过复盘近年高频事件和共性问题,组织各牵头部门,以解决一件具体民生诉求为“小切口”,穿透研究破解路径和方式方法,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破解一类难题,并固化相关工作制度,真正实现问题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未诉先办,实现民生问题标本兼治。
@HASHK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