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LEYU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乐鱼体育靠谱吗,乐鱼体育app,乐鱼体育官网
社日分为春、秋两祭,春社主要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业丰产,秋社则以收获报答感谢神明,集体欢宴演戏酬神,借此开展系列娱乐活动。德清乌山庙戏台联:“借丝竹传山水清音,里社歌谣新乐府;与父老话升平盛事,岁时伏腊古临溪。”系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所撰,自注:“乌山即德清山。余故居南埭在山之阳,余即社中人也。社庙戏台成,父老属题此联。”德清地处湖州西南,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属东苕溪水系;东部为平原河网区,属大运河水系,担当起辐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
据198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历史上德清地区的古戏台多达120余座,主要分布在水乡河流沿线与山坞古道要冲之间。其中,上柏淡坞戏台与蠡山范祠戏台尚存至今。蠡山之巅的范公祠依山而筑,由高渐低再升高,前后共分三进,分布在纵向轴线上,呈现画舫式格局,戏台象征船首,构思极为奇巧。首进戏台前后两面均临戏坪,台南为能容千人的祠前广场,台北则可容纳百人的祠内天井,都能面对观众演出。俗称“两面台”,前台可唱免费的“社戏”,后台专演售票的“卖戏”。
自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湖州东部水乡的南浔、双林、菱湖、新市等丝绸商贸巨镇异军突起,各路迎神赛会的热闹活动也此起彼伏,号称“走遍杭嘉湖,难过四码头”。南浔张王庙、菱湖北圣堂、双林总管堂与新市刘王堂齐名,成为杭嘉湖地区最热闹也最难唱的“四大戏码头”。杭嘉湖水路京班催生出一批民间票友,同时也播撒下戏曲与艺术的种子,如宋春舫、邱望湘、陈啸空、姚时晓、费新我等受家乡戏曲启蒙的文艺大才,都在外地脱颖而出修成正果。
“正月白相无情趣,二月三月赶看戏”。每年农历二三月间旧俗相沿,农村都盛行演春台戏。若是某村有戏看,即便方圆十多里之外的村民,或徒步或舟行,走东村闯西庄,都会前去“赶戏场”看热闹。以双林为例,旧时的演出场所有东双林七总管庙戏台、西阳村西阳戏台、塘桥南堍六总管庙戏台、双花桥北双花戏台、土山村广陵庙戏台等等。其中,以塘桥头的六总管庙戏台最为热闹,双林人尚武,爱比武较真,在杭嘉湖水路京班中流传着“唱过三十六码头,难过双林塘桥头”的畏言,不过对促进演艺升级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湖州古戏台,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艰辛,映照出戏曲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史。“菜花黄,唱戏像霸王”。杭嘉湖水路戏班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唱,巡演于苏浙之间的36个码头,一直要唱到菜花黄的时节。水路京班名角,如孙柏龄、卞银奎、达子红、筱毛豹、小小毛豹、王全芳、荆剑鹏、穆汉文、明毓昆、张俊臣、程月明、卞韵良、刘宫阳等都曾在湖州水乡村镇巡回演出,“白玉昆的嘴,杨瑞亭的腿”,在戏迷中留下有口皆碑的演艺传奇。
1979年,湖州影剧院在益民路落成开业,占地面积达15560平方米,场内共设1820个席位。电影放映与舞台设施均较为完备。上海的京剧、越剧、曲艺、歌舞、影视等院团都轮番来湖登台献演。其中,影响最大者当属云南省京剧院一团,京剧艺术家关肃霜携弟子演出全本《铁弓缘》《盗仙草》《杨排风》等折子戏。1983年,文化部门在人民剧场旧址兴建湖新影剧院,总面积3600平方米,观众厅拥有1268个座椅,先后接待过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及众多著名演员。
2008年7月1日,湖州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湖州大剧院在仁皇山落成,总占地面积达45016平方米,观众厅分三层,固定座位1349个。从空中俯视,大剧院恍如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两侧的群艺馆和图书馆犹如丝绸彩带,以展示湖城悠久的丝绸文化内涵。2024年9月20日,东方歌舞团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湖州大剧院拉开帷幕,作为第十二届湖笔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全剧分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7个篇章,视觉盛宴令湖州观众大饱眼福!
戏文,始于宋元南戏。书斋写剧作,民间抄唱本,这是戏文的两条脉络走向。明清时期,湖州地区涌现出一批剧作家与理论家,如姚茂良、王济、凌濛初、茅维、闵南仲、董蠡舟、严允肇、俞樾等。姚茂良,武康人,代表作《精忠记》,取材秦相构陷岳飞与疯僧扫秦的故事,获时人赞曰:“笔能写义烈之刚肠,词也达事情之悲愤。求之于古,足垂于今。”时至今日,《精忠记》依旧在戏曲舞台久演不衰。臧懋循,长兴人,戏曲理论家与藏书家,以广收和刊刻戏曲杂剧著称,编成百卷《元曲选》,还有《负苞堂集》《负苞堂稿》等著存世。俞樾,德清人,所作杂剧《骊山传》《梓潼传》《老圆》收编于《春在堂全集》。
戏剧家顾锡东的越剧创作成就很大,他先后创作60余部新剧目,如《沈梦珍》《银凤花开》《争儿记》《山花烂漫》《复婚记》等均为越剧现代戏,由于贴近生活而收获观众与专家的好评。湖剧所走的是编演本地民间故事的路数,如《朱三与刘二姐》《麒麟带》《太湖红浪》《太平桥》等新编剧目。1985年,首届湖州戏剧节在湖州影剧院举行,推出越剧《百叶龙》《唐伯虎落第》及湖剧《风吹草不动》等新剧目,分别由朱敏、姚博初、寿伟生编剧,演艺家主创的剧目更适合舞台实践。
戏曲艺术长期植根市井,属民俗文化,写戏班题材小说的门槛并不低,需打通三教九流的生活环节。1984年,湖州陈祖基的小说《里子老生》,以民国时期杭嘉湖水路京班为题材,叙述因东北沦陷而避难江南的关外文武老生徐荣奎“真人不露相”的传奇故事,获浙江《东海》杂志颁发的优秀小说奖。湖州唐广元的小说《戏场阿四》也属同类题材,与《里子老生》一样都记述“湖州老法菜”的桥段;德清杨苏奋近期发布的小说《罗丫头》,以武林班杭剧演员在抗战时期的谍战情节为开篇,故事最终结局扑朔迷离,读来很有历史纵深感。
戏曲本是群众文化,深度融于生活中。一些与戏曲有关的歇后语,如“三个女人——一台戏”“台上跑龙套——瞎咋呼”“台下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等等,老百姓都耳熟能详脱口而出。湖州方言与戏曲也有很深的渊源,如“打圆场”“打顺板”“唱倒板”“掮大旗”“撑凉伞”等等,艺人在戏台上演戏戴的假胡子称“髯口”,而方言里“假胡子”有装模作样的意思;艺人在戏台上“豁翎子”是给乐队的暗示,引申到方言中即现场无法明说借递眼神作暗示之意。
票友,通常指非职业性的戏曲演唱者和乐师,亦称艺友,由他们所组织的业余演唱团体则称为票房。京剧,又称平剧,中国戏曲三鼎甲居榜首。1927年成立的公余平剧研究社,共30余人,均为家境殷实之士,系湖州最早的票房,凡是名角来湖城演出,必先拜票房求得捧场。其后,又继起韵社票房、吴兴平剧研究社、白苹平剧研究社、苕声票房、友谊票房、雅声票房、湖声票社等,还有南浔鸣凤票房、马光平剧研究社、菱湖龙湖平剧研究社、新市平剧研究社等,双林平剧研究社更是组建励志剧团,以经常演出京剧传统折子戏而著称。
1952年,湖州设立市工人俱乐部。1979年,创建嘉兴地区群众艺术馆。原本以自由结社为主的京剧票房活动,转变为有组织的农民剧团、厂矿文工团、工会清唱组等。为配合各项中心任务与重要节日开展庆祝或慰问演出,创排的剧目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传统戏逐渐向现代戏过渡。1975年,双林人民剧场整修后复业,迎来嘉兴地区京剧团演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当武行演员以“云里翻”出场翻下3米高台时,受到本地老辈尚武票友们的叹服!
自新千年以来,湖州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依托独特的水乡文化,大力改建或新建文化礼堂和幸福舞台,戏曲也从剧院重新回归本源。湖州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起步较早,2013年,长兴小浦中心小学荣获首批中国少儿京剧活动培训基地称号,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多次报道小京班的活动;2023年,湖剧首次亮相央视元宵晚会,向全国观众传唱湖韵新声。湖州老年大学开设越剧班,丰富银发文化生活,展现乐观进取风貌;织里、双林、禹越、夹浦、梅溪等多地先后入选乡镇级浙江戏曲之乡。双林戏曲文化节已连续举办至第四届,将传统艺术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HASHK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