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LEYU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乐鱼体育靠谱吗,乐鱼体育app,乐鱼体育官网
“卮言”这个词,可能大家以前没有接触过。“卮”本为古代一种圆形的酒器,由此后世学者给出了多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卮言”一定跟酒器“卮”的用途和形状有关,“卮言”当为圆转无尽之言;第二种,认为“卮言”即酒桌上大家漫无边际的聊天之语;第三种,视“卮言”为酒桌上的祝酒词;第四种,将其解释为“俳优”之语,即带有娱乐、滑稽性质和讽谏意味的语言表演。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卮”即“分支”之“支”。我曾经从同源词角度撰文分析,认为“卮言”是从一个主论点中不断衍生出分论点的言说方式。《庄子·天下》讲到“以卮言为曼衍”,就是像江流九派,能够不断地生成分论点。
具体到寓言,《庄子》中的寓言有时具有多重寓意,这是其特点之一。相比之下,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中的寓言,其寓意往往是单一的,且通常由作者自行阐发。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评论《庄子》中寓言的特点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也就是说,《庄子》寓言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事象远离现实世界,看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庄子》在叙述这类事物之际又能将读者带入真实情境中,让我们感觉其所言如同真的发生过一样。
这个故事的寓意有多种。第一种理解是,我们不能仅从主观愿望出发做事,好心也可能办坏事。我的理解是,结合《庄子》其他篇章的内容,庄子此处想要表达的可能并非此意,而是主张要尊重事物的差异性,不能完全以自己为标准去改变他人。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七窍”来理解这个寓言,“七窍”代表的是人的视听食息等功能,当具备这些功能的同时,欲望也随之而来。换言之,七窍打开之后不仅启动了相应的功能,也打开了对美食、美声等的欲望追求之门,浑沌无面目七窍的时候无欲无求,开七窍之后欲望之门也随之打开,浑沌因此而死。还有学者围绕“倏”“忽”两个名字展开讨论,“倏”“忽”二字本意指时间飞逝。对应二者的是“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一南一北代表空间方位,这里庄子以时间之名管理空间之地,这从哲理上来说很有意思。最后,“倏”“忽”二字连起来与“疏忽”谐音,似乎可以推断其寓言之意为马虎大意害死了浑沌。我不认同这一理解。
但是《庄子·养生主》的思路并非如此。全文共六段,第一段提出人养生面对的困境:人生有涯,知无涯。指出保身、全生、尽年的途径:“缘督以为经”;第二段以庖丁解牛故事,喻养生之道;第三段公文轩见右师,此篇本言养生,此段却言天生形体残缺,主张顺应自然。这一段采用了发散的行文逻辑,可视为卮言;第四段讲泽雉不蕲畜乎樊中,养生重在养神,非养形,这段跟第三段没有逻辑关联;第五段老聃死,秦失吊之,讲的是送死,主张人应安时处顺。结尾第六段以薪火表达生命的消亡与传续。
我们发现,《庄子·养生主》文章结构并非沿主旨思路一贯到底,而是一段一思。《庄子》中很多文章都是这样的结构,乍一看似乎分段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细读则发现它们与主题存在关联,而且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似乎也存在断裂。这就是卮言的言说形态。当然我们现在用这种方式写论文是肯定行不通的,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就从文章结构的逻辑连贯性出发,认为《庄子·养生主》存在问题并对其做了重组,他把《庄子》其他篇目的文段移至原首段和庖丁解牛段之间。我认为他的这种修改不合适,因为卮言本就是庄子特有的言说方式,不应用现代的行文逻辑观念去强行改造它。
我们读这段文字时悠然之感顿现,仿佛是一位智慧长者在给年轻人讲故事,把我们带入一个远离现实的语境。文章以北冥起笔,“北冥”即“北海”,但是如换用“北海”,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可能就是阳光、沙滩、海洋之类的画面,“北冥”之“冥”意为太阳落下后的昏暗,由此给予了读者一个幽暗、玄远、神秘的想象空间。除了用词的选择,文章的叙述节奏也是层层展开的,把读者逐步引入一个特殊的情境之中。随后通过两个“不知”,强化了鲲鹏之大,如果用具体的数字来形容庞大事物,即便数字再大,终归是有限度的,但是用“不知”就相当于取消了限度,扩展了读者的想象。前后两个“不知”也有变化:鲲是强调整体之大;鹏之背则强调部分之大,以部分之大进一步衬托出整体之大。“怒而飞”一句,短而有力,这里的“怒”不是发怒而是努力。通过这段文字的解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庄子》的语言艺术。
这个故事是说庄子送葬途中路过惠子墓。惠子即惠施,他是庄子好友、名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中记载了很多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庄子跟随从讲了一个故事,说郢人鼻尖上有一点非常薄的白灰,通常人们遇到这种情况是自己或者旁人伸手一抹把白灰抹掉。但是这位郢人的应对之法是让一位叫石的工匠拿斧子砍掉他鼻尖上的白灰。这位匠石挥舞起斧子,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他鼻尖上的白灰果然都被匠石砍掉了,鼻子分毫未伤。宋元君听说此事后,就请匠石过来,想看一下他的挥斧神技。匠石回答他的手艺还在,但是那位与他合作的伙伴已经去世了,所以现在无法表演了。庄子讲这个故事,是在表述他路过惠子墓时的伤感怀念之情。当年惠子总是跟庄子辩论,自从惠子去世之后,他再没有辩论对手了。这个情感表达过程中,穿插了一则在现实生活中几无可能发生的故事,庄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好像真的发生过一样。
这段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明显不符合儒家文献中记录的孔子思想,既是寓言又是重言。这个寓言讲述,孔子对颜回说,你要斋戒。颜回说我家里很穷,既不喝酒也不吃荤腥已经数月,这样算是斋戒了吧?孔子说,你这是一般的祭祀之斋而非心斋。颜回就求问何为心斋。孔子回答,你需要集中精神,不要用你的耳朵听,要用你的心来听,再进一步,不需要用心来听而要“听之以气”。庄子认为生命的构成元素是气。这里庄子是借孔子和颜回的对话,认为人要放弃主动认识世界的意识,这样才会进入道境,让人的精神达到空明的状态。
这段孔子与颜回的对话仍然不符合儒家思想,也是寓言和重言。颜回去见孔子,说自己进步了,因为他已经把仁义忘掉了。孔子说你这样不错,但是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见孔子,说自己又进步了,这次他把礼乐也忘了。孔子说很好,但是你还能进步。又过了几天,颜回三度前来报告,说他已经“坐忘”了。这个词是庄子独创的。孔子听了之后非常震惊,询问颜回何为“坐忘”。颜回说他已经忘掉形体的存在,忘掉理性思考,“同于大通”,进入了道境。
庄子和惠子同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看到小鱼游来游去,说鱼儿很快乐。惠子反驳说你又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快乐。庄子回敬说你又不是我,如何知道我不能感知鱼快乐。惠子争辩说,我确实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能不能感知鱼快乐,同理,你也不是鱼,自然也不会知道鱼快乐。庄子反驳说,我们回溯一下这场辩论是如何发生的,你先问我如何感知到鱼之乐,你这么问的前提就是你已默认我能感知鱼之乐,所以你才问我是如何感知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梁之上感知的。这段对白充满了哲学思考,也有诡辩色彩。
@HASHK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