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LEYU乐鱼体育官方网站,乐鱼体育靠谱吗,乐鱼体育app,乐鱼体育官网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春夏之交,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劳动之美,激发着画家的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史上,以劳动为主题的图像创作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便已出现采桑场景。历代画家在细致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刻画劳动场景,记录时代生活,表达对劳动创造价值、创造历史的深刻体察。品读古画中的劳动之美,感悟智慧、致敬耕耘,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勤劳美德,接力创造美好新生活。
自古以来,重农固本都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是主要生产方式,因而古代绘画中有大量表现农耕纺织场景的作品。其中,又以“耕织图”的创作和刊刻较为丰富、系统。“耕织图”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宋代逐渐形成体系化样式,即通过系列绘画将耕与织的具体环节完整呈现出来。历代“耕织图”不仅发挥着推广先进技术、劝诫大众不误农时的作用,也为今人了解古代农业史、科技史、绘画史等提供了宝贵图像资料。
以画补诗、以诗证画,彰显家国治理智慧。宋人楼璹堪称“南宋科技特派员”,他在绍兴年间担任於潜县令时,深入田头地角,与农夫蚕妇交流农耕、桑蚕养殖经验得失,创作了反映江南农业、手工业先进技术经验的《耕织图》,“耕”“织”共计45幅,配诗45首。该作对后世“耕织图”产生重要影响,可惜原作已失传,目前最接近原作的是元代程棨(传)《摹楼璹耕作图》和《摹楼璹蚕织图》。系列画作以“左图右诗”的形式、散点透视的画法,系统描绘了江南水稻生产和蚕桑纺织情况,传递家国一体的观念。比如,《摹楼璹耕作图》之《耕》配诗“我衔劝农字,杖策东郊行。永怀历山下,法事关圣情”,借用“舜耕历山”的典故,强调“农为国本”的理念;《碌碡》配诗引用“丙吉问牛”的典故,褒扬关心农事的官员。除了以诗画相和体现治国之道,作品还通过对集体性劳动场面的描绘,宣扬家庭协作、邻里友善的和谐家风和乡风。譬如,《二耘》表现了妇人带着孩子到田间为农夫送饭的场景,配诗“要儿知稼穑,岂曰事携幼”,倡导让幼童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
把握农时、不误农事,感悟时间里的中国智慧。程棨(传)《摹楼璹蚕织图》描绘了宋代蚕事体系,包含从桑蚕养殖到织丝成帛的24个场景,展现了南宋江浙地区高度成熟的蚕织技术和多样的岁时风俗。比如第二幅《下蚕》中,4名蚕妇正在分工合作收集、分装蚁蚕,配诗“谷雨无几日,溪山暖风高。华蚕初破壳,落纸细于毛”,说明收集蚁蚕的时间是谷雨前后,刚破壳的幼蚕尚如纤细的毛发,需要特别小心养护。时间节律是蚕桑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养蚕也需要与自然物候相谐适。《摹楼璹蚕织图》通过题诗和图像描绘,详尽记录了时间变化,时间计量单位有朝暮昼夜、月令、节气、季节、年等多个尺度。画作中处处闪耀着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光芒。
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是古人顺应自然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以“耕织图”为代表,很多劳动图细致描绘了古代工具,真实反映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在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上,原始的汲水工具——桔槔已出现,透过简练的画面,观者能够了解当时桔槔的具体形状和使用场景,领略古人智慧。在北宋王居正《纺车图卷》中,农村妇女运用纺车纺织纱线的场景动人心弦。画面主题突出、构图巧妙,线条如“春蚕游丝”,描画精细、意境丰满,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纺织水平。传为南宋李嵩所绘的《龙骨车图》,则形象记录了我国传统农具“翻车”——一种用于排水灌溉的器械。画家以写实的笔触,艺术表现了翻车“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的特点。通过这些画作,观者能够深刻体悟劳动技术的进步及其背后蕴藏的创造智慧。
如果说《货郎图》是一部精彩的“短篇”,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是一部壮阔的“巨著”,勾勒出丰富鲜活的劳动者群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幸福生活就在每日的街头巷尾,由每一个劳动者通过辛勤耕耘创造而来。《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详尽而生动地刻画了船夫、纤夫、车夫、挑夫、小商小贩等普通劳动者踏实苦干的场景,汴京繁华忙碌的景象一览无余,平凡人物的劳动风采跃然纸上。画家正是通过对劳动对象和具体劳动场景的精心构思描绘,赋予作品穿越时空的魅力。
以劳动入画,还寄托着画家对劳动精神的赞美、对国泰民安的祈愿。这从明代戴进的《春耕图》中可见一二。该作取法宋代郭熙、李唐诸辈,笔法雄劲洒脱,水墨简逸酣畅,刻画细致入微,富有艺术感染力。从劳作之余坐在树下整理鞋子的男子,到田间弓背扶犁劳作的农夫,再到桥上送茶饭的孩童,乃至两头活灵活现的耕牛,无不极具劳动情趣。作品既展现了桃花源般的春日美景,又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关注,也寄寓了画家对五谷丰登、社稷安泰的期盼。
劳动者之美,美在自信。唐代张萱《捣练图》生动体现了这一点。该图描绘了女子协同劳作的场景,整个场景巧妙分成捣练、织修、熨烫三部分。画作不只表现劳动景象,还着重刻画人物情态,反映其心理活动。画中12位女性身姿各异,她们的动作准确体现了所从事劳作的特征。比如,扯绢女子因用力而微微后仰,展现了身体的爆发力和平衡性,富于体态美。整幅画作线条简洁有力、设色富丽而不俗艳,三组人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整体布势动静结合,生活气息浓郁,颂扬了劳动者的自信美。
劳动创造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根植于劳动之美。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宋刘松年《撵茶图》正是一幅详细描绘传统制茶技艺的重要作品。画面布局简洁雅致,用笔生动形象,以工笔细致的手法为读者呈现一幅宋代生活画卷。画中,左侧二人正专注于磨茶、点茶,所用器具清晰可见;右侧三人端坐于书案前,表明他们就是饮茶对象。品读这两个场景,观者既可以直观领略古代制茶技艺,也可以感受宋代饮茶风尚。
在对田园生活之乐的艺术表现中,劳动之美更富诗意。比如,明代沈周的《江村渔乐图》中,江南水乡祥和宁静,人们或临船垂钓,或把酒言欢,一派惬意美好之景。题画诗进一步补充了创作主旨,既赞美了渔民打鼓卖鱼、晾晒渔网等辛勤劳动,也抒发了画家对渔家之乐的向往。类似的优秀之作还有明代吴伟的《渔乐图》。画作近景处,三五渔船泊岸,栖息者、垂钓者、闲话者均为衣着朴素的山村渔夫,画家以劲健的用笔、淋漓的水墨,使形象更为质朴、环境更为真实、境界更为自然。
@HASHKFK